定心恰恰 (Chat^2) ep10: 什麼是「多元性」、「包容性」?如何看見自己的「世界觀」?如何放下容易秒爆的憤怒、展開「對話」?

定心恰恰 (Chat^2) ep10: 什麼是「多元性」、「包容性」?如何看見自己的「世界觀」?如何放下容易秒爆的憤怒、展開「對話」?

定心恰恰 多元性 包容性
分享文章
83 / 100

本文同時刊載在「換日線」

基於民主和自由的精神,在台灣我們常討論到對不同族群的尊重,尤其隨著母語教育的推廣、同性婚姻合法,以及各種對於原住民、新住民、或不同祖籍、母語族群的尊重和理解,我們持續學習著如何尊重人們的不同。

放眼世界,「多元」(diversity)和「包容」(inclusion)都是各國同時面對的議題。目前許多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大議題,例如男女同工同酬、性別性向多元,種族之間衝突的化解、種族歧視、身心疾病污名化問題等等,都與多元化和包容性息息相關。多元性和包容性的到底是什麼呢?筆者身為在倫敦工作了好幾年的心理治療師,我想從自己的工作經驗裡面分享我的觀察,或許能夠對於我們持續覺察自己的偏見、持續練習看見多元性和包容,有一些小小幫助。

什麼是「多元」(Diversity)和「包容」(Inclusion)?

首先來談談多元性和包容性的定義吧!不同種族、社經背景、教育程度、語言、價值觀、文化、宗教、國籍、黨派、祖籍(籍貫)、出生地、性別、性傾向、年齡、婚姻、容貌、五官、身心構造(身心是否有障礙、個人不同的性格氣質,例如內向、外向)的成員,都同樣要被視為「平等」的成員,彼此自然的相處和對待。不只是簡單的「包容」、更是理解彼此之間的「不同」,才是讓這個世界(包含國家、社群、團體、企業、學校等等)更有價值的最主要原因。

同時,更進一步要能夠反求諸己,在自己的生長環境、背景、條件中,看見自己在這些多元條件的光譜上,其實在哪些地方有先天或後天的優勢。雖然每個人在追尋自己理想中的生活,但有沒有可能在生活上與其他不同條件的人相遇時、或者是在作出各種言語和行為的選擇時,能夠更有意識的,盡量不創造傷害、並且給出理解和寬容?

把這一串條件列出來容易,但要做起來可不容易,因為實際的情況,有無限種排列組合,還隨時會有變化球。

眼神左閃右躲的個案──在倫敦心理治療室與偏見面對面

舉個例子來說,在台灣我是個「普通」的人,但是在倫敦,我是個少數族裔。亞洲面孔、不純粹的口音,讓人一見到我,就會猜測我是個「外國人」或者是移民。

在人種、國籍、文化、宗教極度多元化的倫敦,日常生活裡我可以盡量對人尊重、有禮,避開對我不禮貌的人。但當我在擔任心理治療師的時候,面對各個差異極大的個案,與他們深度、敞開的面對面深層交流,常常讓文化、種族的差異,赤裸裸的給人迎頭一棒。

在此,我想提出一個對話成功的例子。為保護個案隱私,以下內容將僅提及個案國籍、族裔及不涉及個案隱私的對話。

某次臨床小組分案時,有次我接到一個年齡與我相仿的英籍黑人女性個案。當我首次跟個案見面時,通常會是我從休息室出來,在個案等候室找到我的個案並與她打招呼。這位女士初見到我時靦腆的笑著、有些遲疑和退縮。進行第一次會談時,她左閃右躲就是不想要與我眼神相交,回答問題時也有許許多多的停頓。結束時我心想,可能是因為她第一次來見心理治療師,還有許多擔憂和害怕,雖然我在報告中已經大致了解她想談的問題,但是她還沒準備好敞開心胸。

第二次會談,她缺席了。

第三次會談,她再次出現。談話過程中,當我詢問她是否對於與我眼神相交感到困難,她不好意思地笑了。或許是因為發現我其實很真誠地想要了解她,最後她鼓起勇氣,邊不好意思地微笑著邊告訴我,當她在休息室第一眼見到我,她心裡立刻想到的是:「我怎麼可能跟這個心理治療師合作(她是亞洲人)?」

我終於明白了,她從一開始到那時的靦腆笑容、其實在訴說著她的懷疑、不信任、不可置信、偏見,但又對自己的偏見感到羞愧。

很幸運的,這次的經驗是一個「對話」超越了「偏見」的例子:她感受到我的善意與專業,而我感受到她的遲疑與困難。我願意等待、她願意開放。我願意抱著開放的感受去持續理解她每次看到我時,心裡經歷的某種矛盾和困難;而她願意給我和自己一個機會,嘗試著跨越彼此的不能理解。

或許你會想,那是因為當時的我,站在一個擁有了一點點權威和保護傘的角色啊,畢竟我是以專業角色與她見面工作的,才讓展開對話有了可能。

沒錯,或許是這樣!某種程度上,當時擔任心理治療師的角色,以及英國社會對專業工作賦予的「尊重多元」倫理和法規,給了我工作上的保護傘;但反過來說,其實不被包容的人是我,雖然我只是認真的做好我的工作。

但這個故事最重要的是──當這名黑人女性個案和我都願意用很溫和、好奇的態度,去對話和溝通時,我們一起打開了彼此理解的可能性。

當然,相對於心理治療的工作情境,在日常生活中要開啟這樣的對話,難度是比較高的。但是難道真的不可能嗎?我相信是有可能的,只是我們都需要練習。近日我正好看到了 2 個換位思考、相互理解的美好範例。

換位思考、情境想像,走進他人的世界觀

Girls in Tech」是我非常欣賞的台灣非營利組織。,最近正好在她們的臉書上看見,台灣的活動主持人們,舉辦了國際線上研討會,邀請日本、尼泊爾、台灣、泰國、菲律賓、蒙古國、敘利亞和土耳其的女孩們共同在線上學習,如何用科技工具來做人權議題的倡議。

我看見主辦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幕後花絮提到,有個來自柬埔寨的女孩問:「台灣的女孩也和我們一樣是住在安置所嗎?」而台灣的女孩們因為生活相對穩定舒適,對於終結性暴力、人口販運、童婚等問題其實比較難感同身受。

這個情境的差異,完全反映出我們每個人因為個人「世界觀」(worldview)在交流上產生的落差。世界觀是怎麼來的?世界觀建構在我們從出生以來、所體驗、所感受、所認知的一切。一個從小在尼泊爾安置所長大的女孩,很難想像有父有母、衣食無缺的生活;而一個在台北困擾著成績、課業、升學、戀愛的女孩,也很難想像擔憂著自己無家可歸、無法溫飽的感受。

但是每個人的世界觀都是可以流轉、擴大、位移的。當我們願意換到對方的位子(或者我更愛說,想像自己飛進對方的身體裡,用他的身體來感受色香聲視觸),想像對方一路一來感知到的歷程。我們便能夠更加了解彼此為什麼會這樣看待彼此,或對方基於什麼而感到困惑、憤怒、匱乏、悲傷、歡喜、欣慰、驕傲、安全。

「對話」與「辯論」不一樣? 從化解種族衝突的 IG 直播談起

要跨越偏見真正達成多元與包容性,當然不是靠著把所有人都變得一樣,若要增進理解,「對話」(dialogue)非常重要。

美國心理師留佩萱近日在臉書寫了非常好的分享:藉著一場著名心理治療師 Esther Perel 和社會學學者、顧問 Holiday Phillips 2 位女性在 Instagram 對話的直播影片,點出「對話文化」(culture of dialogue)和 「辯論文化」(culture of debate)的差別。

簡單來說,我喜歡把「對話文化」和 「辯論文化 」的不同,比喻成是「選擇跟彼此共舞」或者是「選擇與彼此決鬥」。選擇與對方共舞──我們需要理解、注意對方的腳步,並且發自內心從身體給出相應又適切的回應;相反的,選擇與對方決鬥,則是各自佔據自己的角落,不是防衛就是攻擊,沒有相互理解的可能。

這個事件起於一則 Holiday在數月之前的 Instagram 的貼文。Holiday 的粉絲們發現,Esther 近日也做了類似的分享,而生氣的開始私訊 Holiday,指控 Esther 盜取剽竊了Holiday 的圖文,而身為非裔女性的 Holiday 擁有許多非裔社群的追蹤者,他們的憤怒之情延伸成「這又是一起白人女性利用優勢盜用非裔女性的創作並據為己有」的案例。但對 Esther 而言,她已經常引用這個圖表 20 幾年,並且向來都有註明出處。

剛開始,兩個人的心中或許都有對彼此有些許的憤怒和不解,但事件發展到最後,Esther 邀請Holiday 一起公開在 IG 上直播,將她們各自反思、對話、私下彼此通信溝通及處理的過程聊給大家聽,談論自己第一時間的反應、過程中升起的各種情緒,以及如何放下情緒向彼此澄清和尋求了解──因此這個原本可能演變成 2 名女人之間在網路上隔空交火、相互放話指控的誤會,轉變成為一個相互理解的機會及「對話文化」的公開示範。

對話,從願意平靜下來看見不同開始

寫了這麼多,總歸來說我始終相信多元、包容性最重要的基礎是,不管身為一個人所有的條件變因有多少差異,我們能夠:

1. 看見我們都是擁有同樣生理心理機轉和需求的人

2. 永遠把「不創造傷害」當作前提

3. 願意覺察(being aware)、承認(owning up to) 自己對其他人的正面和負面感受和誤解

4. 界線、安全很重要,就算不能理解對方,也可以尊重

5. 願意接受在這個既複雜又困難的過程裡,我們每個人都會誤解和犯錯

當然要做到這些,最難的恐怕就是遇上自己感到不被包容的情境(尤其是在網路上可以立即發言和回應的情況),能夠安撫自己的情緒,不陷入一秒爆發的憤怒、受害者情結、防衛與攻擊模式;另一方面,練習察覺自己的世界觀是否帶有優勢,願意從相對高位上,爬下階梯、回到一個人與人間平等對待的立足點。

當我們給彼此多一點機會,看見若是我們與對方生入、成長於相同的情境,恐怕也會有類似的偏見和不平之鳴,或許我們就能夠更能安靜下來、接受自己世界觀的侷限,打開眼睛和耳朵,好好看見、好好聆聽彼此。

完整內容請收聽音頻!


如果想要持續聽到更多內容,或者想了解更多我們分享的資訊,記得訂閱Podcast並關注喔:

 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定心學苑部落格

方定心老師和其他客座老師
在此分享身心靈照護參考資訊

留下email訂閱我們的不定期電子報,我就會將一份說明十大「反射性思考偏誤」的精美電子手冊寄送給你喔!

月份